刺网是由若干块网片连接成长带形的网具,是网渔具中结构较简单的渔具。其捕鱼原理是将网
具设置在水域中,依靠沉浮力使网衣垂直张开,拦截鱼、虾的通道,使其刺入网目或缠络于网衣上
从而达到捕捞目的,如图2-1,图2-2。刺网的捕捞对象广泛,主要有石首鱼类、鳓鱼、马鲛、鲳、
沙丁鱼、金枪鱼、鲷类、鳕鱼、鲨、鳐、梭子蟹、拟庸鲽、高眼鲽以及甲壳类等。
刺网类渔具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操作便捷,对渔船动力要求不高,生产作业机动灵活,选择性好,由于
1、刺网与捕捞对象的行为习性必须非常适应,才能发挥作用。例如,捕捞对象的视觉、色觉,
鱼体形状和尺寸,鱼类对于网壁和漂流网列的反应,触网后鱼的反应。只有在研究掌握捕捞对象生
2、刺网作业的渔场环境具有特殊的要求,除了水温、水深、底质分布等一般条件外,水色、透
明度、光照、刺网与背景色、底质与背景色的配合等,是决定刺网渔获率的主要的因素。同时,水流
对刺网的漂流、网形变化、鱼的趋流反应等都有密切相关。只有了解并掌握这些环境要素的最佳条
3、对于刺网渔具来说,影响渔获率的要素有很多。网目尺寸与捕捞对象大小直接有关。网线材
料和粗度,必然的联系到渔具的刺缠性能和强度。网衣缩结系数随鱼体形状而改变,同时它与网衣张
力和刺缠性能紧密关联。刺网的结构类型取决于捕捞对象的种类、习性。刺网的主尺度与捕捞对象
4、刺网也存在某些缺点。例如,摘取渔获物麻烦,费时又费力,鱼体往往会受到损伤。大型中
上层流刺网容易捕杀海洋哺乳类动物和其他海洋生物资源。另外,流刺网占用渔场面积较大,在多
种渔具作业的渔场容易与其他渔具纠缠,进而影响生产。而在航道上放网会影响船舶航行。
根据我国渔具分类标准(GB5147-85),刺网渔具按结构和作业方式可划分为五个型、四个式。
一般情况下,单片型刺网主网衣网目只有一种规格,但也有主网衣目大从上到下分为大小不同
的几种规格,这种网称为混合刺网。它适用于在同一渔场环境中捕捞上、下层大小不同的鱼类。
1.定置刺网是指利用插杆、打桩、锚、石或砂石袋等将刺网固定于水域中进行作业。根据作
业水层不同,又可分为浮刺网和底刺网。定置浮刺网一般在近岸浅水区使用,捕捞上层鱼类,现在
使用较少。而定置底刺网既可使用于浅水区,也可设置在水深较深和水流变化大的渔场,用来捕捞
近底层鱼类。还有一种定置刺网,仅用锚碇固定网列一端,另一端随潮流自由回转,这种刺网敷设
2.漂流刺网是随风、流漂移作业的刺网,简称流刺网或流网。它不受水深等渔场条件的限制,
自由流动作业,迎捕鱼类。作业范围广,并可根据作业对象的活动水层,自由调节网具作业水层,
从表层、中层至底层均可作业。渔获率一般较高。漂流刺网是刺网渔具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渔
3.包围刺网又称围刺网,利用一列刺网,包围较密集的鱼群,并借助声响等恫吓手段使鱼类
4.拖曳刺网简称拖刺网,利用渔船逆流拖曳刺网渔具,使鱼类刺挂网目或缠络网衣,达到捕
刺网在作业时由若干片网片连接而成,每片网片的浮子纲长度通常为20—50m,使用的网片多
少则依据船只大小、捕捞对象、机械化程度高低和作业水域的不同而不同,海洋流刺网的网列长度
可达80-120单位网片,总长度可达几千米。单片刺网由主网片、缘网衣、浮子纲、沉子纲、缘纲
1.主网衣是刺网渔具的主体部分,用来刺挂和缠络捕捞对象。用合成纤维单丝或复丝捻线编
织成网片,并经定型处理,一般都会采用死结或双死结。网具的长度、高度和网目大小等随着捕捞对象
刺网主网衣使用的网线材料,要求透明性好,不易被捕捞对象察觉,光滑,吸水性小。同时要
求网线质地柔软,容易刺缠鱼、虾类。网线和结节的破裂强度大,耐磨,有弹性。在保证强度的情
况下,应尽可能选用细的网线。同时主网衣的颜色应考虑同水背景之间的亮度反差和色彩反差,以
刺网网片高度主要根据鱼群厚度和游泳水层,同时应考虑其作业方式,例如是流刺网作业还
是定置刺网作业。考虑到刺网在水中受到水阻力而使网片发生变形和网线张力的变化,正常的情况下,
底层刺网的高度不大,装配高度很少超过7m。流网和中上层定置刺网,通常网高较大,有时可达
15m。捕捞虾、蟹、鲽类的缠络型刺网,网高较小,以利于减小网衣张力,提高缠络性能。
刺网主网衣较多采用横目使用,网具装配后使网目得以充分张开。有些地方则习惯上采用纵目
2.缘网衣主网衣边缘附加的一条粗线大网目网片。其最大的作用是用来减少主网衣与纲索之间
的摩擦,增加主网衣的强度。缘网衣高度随主网片高度而定,一般为2—3目,不超过5目。但在主
网衣有充足的强度的情况下,为简化工艺,增加捕鱼面积,主网片可直接装配在上、下纲上。有
1.上纲装配于刺网网衣的上缘,承受横向拉力,保持网具作业中的形状。一般由上缘纲和浮
子纲两根纲索组成。有些网具直接将网衣的边缘网目串在浮子纲上,则需要用一根上纲就可以了。
刺网上纲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要求柔软,伸长度小。大多使用乙纶、维纶、锦纶等合成纤
维。上缘纲和浮子纲的材料、粗度、股数和直径一般相同,捻向不同。上缘纲有时比浮子纲细。
2.下纲装配于刺网网衣的下缘,承受横向拉力,保持网具作业中的形状。结构及形式有双下纲
式、下缘纲和沉子纲式。同上纲一样,沉子纲和下缘纲常用相同材料、相同粗度、但捻向相反的合
成纤维纲索组成。沉子纲和下缘纲的直径一般大于浮子纲和上缘纲。在刺网中散腿流网没有下纲装
每片刺网网衣在装配时,上、下纲一端连成眼环,另一端留出0.5m,以便与邻近网片连接形成
网列。装配中,一般将缘纲穿过网目,再将上纲(下纲)合并,隔一定距离扎一次,形成水扣。装
置水扣可减少主网衣的受力,减小网目的张力,并有利于机械化起网,同时对提高刺网渔获率也有
刺网水扣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一般的作法是,缘纲穿过网目,合上浮子纲,制成明显的水扣。水扣中
的网目,有的刺网任其滑动,有的则将其固定。由两根纲索组成的上纲,一根穿网目,另一根紧紧
3. 侧纲 装配于刺网网衣侧缘,承受垂向张力,同时使网衣形成一定的垂直缩结,以利于网目
张开成所需的形状。很多刺网设有侧纲装置。侧纲通常使用乙纶、维纶等合成纤维材料。直径一般
当单片网长度较大时,有时还在网片中间增加中弦,它的作用与侧纲相似,用来承受垂向的张
力。除了以上纲索外,流网在作业中还必须配备连系渔船和网列的带网纲、叉纲、张纲以及浮筒绳
和浮标绳等。浮筒绳和浮标绳一端与浮筒或浮标相连,另一端连接在网列上,通常用乙纶等合成材
刺网渔具的属具包括浮子、沉子、浮筒、浮标、沉石和锚等。利用浮子和沉子的浮力和沉降力
配备,可保持网具在水中的悬垂状态和处于一定的水层。在整个网列中配备浮筒浮标和沉石等,用
1. 浮子 刺网使用的浮子有硬质塑料浮子、泡沫塑料浮子,也有使用杉木、桐木、漆木、杨木、
软木、玻璃材料等制成的浮子,浮子的主要形状有棱鼓形、腰鼓形、矩形、圆形和椭圆形等。浮子
装配方式很多,可根据浮子的构造采用穿、扎、吊的方法结缚在浮子纲上。如图2-6 所示。
刺网浮子的形状和体积大小的选择条件,以主网衣网目不能穿过去为标准,同时应考虑单个浮
子的浮力应尽量小。有些刺网不使用浮子,特别是捕捞底层鱼类的底层定置刺网和底层流刺网,它
2. 沉子 通常使用陶土、铅、砖瓦、石、混凝土、瓷等材料制作,其形状一般有腰鼓形、方形、
沉子的配置按刺网的作业类型、沉降水层要求而定。与浮子配置相同,要求单个沉子的体积小,
沉力分布均匀等。沉子的装配方式同浮子基本相同,有穿、扎、吊三种方法,同时,还有水扣式、
吊纲式等装配方式。无下纲的散腿流网,直接将沉子用网线挂结于网片的下缘。如图2-7 所示。
3. 浮筒和浮标 用于网列两端,也装配于长网列中间,作为网列的标志,同时使刺网敷设于 一
定水层。浮筒和浮标的使用根据真实的情况而定,有时只用浮筒作为浮标,有时只用浮标,也有同 时
使用浮筒和浮标。浮筒和浮标通常用毛竹制成,具备足够的浮力,现代刺网渔业中使用浮标灯或 无
4. 沉石、锚 用天然石块或水泥制成沉石。锚大多为单爪或双爪铁锚。沉石和锚均用于固定 网
浮标和沉石或锚间的装配是在浮标下端系一绳圈,连接浮标绳,浮标绳下端结缚沉石或锚。有
的网列端装有叉纲,浮标绳和沉石则分别扎结在叉纲的不一样的部位。如图2-8 所示。
二、多重刺网的结构和装配 多重刺网指三重刺网和双重刺网。三重刺网由两片外层网衣和一片内
层网衣构成,内网衣为小 网目网衣,外网衣为大网目网衣。目大为内网衣目大的3~6 倍,大网目网
衣和小网目网衣的面积比 例为 1/2-2/3,线。大网目的网衣横向缩结系数为 0.55-0.
70,小网目的网衣横向缩 结系数为 0.4-0.5。大网目的网衣可分为两片编织也可编织一大片后对折
为两片。对折网的网缘需 补足半目,才能与水扣和纲索联结。内、外网衣结合点在缘网上时,需单
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外网的松垂度较小,内网的松垂度较大,穿过一侧大网目的鱼,冲击内层
缩结大、松垂度大的小目网,小目网与另一侧的大网目的外层网衣形成小囊袋,使鱼刺缠于囊袋内
双重刺网由一片大网目网衣和一片小网目网衣构成。使用时,将小网目网衣设置在鱼群游来的
2. 为了均匀地装配大目网和小目网,以网目大小和缩结系数为基准计算大、小网目数比,从而
例如:大目网的目大为300mm,横向缩结系数为0.6,小目网的目大为100mm,水平缩结系数 为
3. 把穿附三片网衣的水扣绳缚结于上、下纲。这时,为了保持良好的网目形状,还要把大目网
大目网也可直接穿入水扣绳进行装配。这种方式的受力分布不如上面一种方式均匀,对小网目
框格刺网有方形框刺网和菱形框刺网,前者是在单片刺网上增加一系列的垂直和水平的细缆绳
(称为垂直中弦或水平中弦),形成方形框格;后者是在单片刺网上增加若干斜方向的细绳,形成
菱 形框格。中弦构成的交点与主网衣结扎在一起。在捕捞过程中,框格类似多重刺网的外网衣。
框刺网的垂直中弦的长度一般为网具拉直高度的40~50%,其上、下端分别与上、下纲连结,
并 在连结点分别装配浮、沉子。水平中弦大致与网具缩结后的长度相等。这样,刺网上的负荷分
框刺网上、下纲采用水扣式装配。每框2~3 个水扣。每水扣中的网目数取决于水扣长度、网衣
四、混合刺网的结构和装配 自上而下采用两种以上不同网目尺寸的单层刺网,称为混合刺网。
这种网能在同一水域环境中 捕捞不同水层、不一样的规格的的鱼类,但对鱼种单纯的群集鱼类,混合
混合刺网一般由2~3 种不同网目大小的网衣拼制,在装配各层网衣时,应先计算大、小目网衣
五、无下纲刺网 无下纲刺网一般为单片型流刺网,其最大特点是无下纲结构,沉子直接装配在
网衣的下缘网目 上,由于没有下纲,网具轻便,下部网衣张力小,柔软,具有较强的缠络、刺挂
一、刺网渔船和渔捞设备 刺网作业既可在沿岸、近海进行,也可在远离大陆的大洋中进行。在
近海进行刺网作业,对渔 船的要求不高,能抵抗7~8 级风浪即可;渔船的干舷最好略低一些,以便
我国沿海海洋刺网作业一般以小型渔轮和机帆船为主,起网机械设备最简单,机械化程度不
高。这些渔船尚无专门的流网作业机械设备,一般只装有起网绞机。船舶总长度为12〜24m,型宽
海洋流网生产有单船作业,也有母子船作业,如福建省惠安的双层散腿流网船,采用母船携带 无
国外单船式刺网渔船总长在40m以下,主机功率300kW以下,每船带网60~150 片。日本近海
鲑鳟鱼流网船多采用金枪鱼钓船、底拖网船、秋刀鱼舷提网船、鱿鱼机钓船兼作。其船舶总吨为
30~60t,主机功率为150~250kW。有些流网渔船已装有专门化的系列机械设备,包括带网纲自动调
节装置、起网滚柱、起网绞机、盘网机和抖鱼机等,实现了流网作业的半自动化和自动化。
日本鲑鳟鱼流刺网渔船母船 500〜10000 总吨级,通常为遮蔽式甲板,第二层甲板为低温冻结
和 制罐工场,冻结能力每天150~200t, 一般有2~3 条罐头加工线。同时供给子船的油、水、食品,
子船50~100t,其中96 吨级的较多,主机功率550〜625KW。单甲板,鱼舱在前,机舱在中后,
甲板室在中部。子船也常兼作金枪鱼延绳钓、舷提网等作业。由于渔场较远,要求积载能力大,所
以鱼、油舱容积大,船型较肥大。一般均设有冷冻、冷藏设备。 子船的捕捞设备较为完善。网具
堆放于船尾,浮子纲和沉子纲分别盘放于两弦。船尾两侧设置 高约 1m 的木质滚筒,网通过它滑
入水中;起网在前甲板进行,前部上甲板左舷设置绞引沉子纲的 液压绞机,拉力 3kN,绞
速150m/min。驾驶室前方左舷设置浮子纲绞引机,绞速310m/min。在甲板 中央部,设有与鱼舱口
等高度相等的活动甲板,平时作为甲板,起网时打开活动甲板作为盛鱼槽。 槽内还设有隔板,以
防渔获物向一处堆积;摘取渔获物的网具通过送网机传送到船尾。船尾设置 2 台理网机,以
(一) 流刺网操作技术 流刺网捕鱼过程包括准备放网,放网、漂流和起网几个操作环节。
1. 网具的连接和整理 流刺网作业中,船舶通过带网纲与网列联系。带网纲与网列之间有的通
过叉纲与网列连接,有的直接连接,但以前者为主。有些大型流刺网中还采用了带网纲通过张纲和
网具装配时,上、下纲两端均留出0.4〜0.6m, —端做成眼环,另一端与相邻网片的上、下纲打
结连接。两相邻网片之间,有的采用网线将边缘网目绕缝连接,有的则不进行绕缝。网列首端外侧
有些流刺网连接数片为一组,每组网两端上、下纲分别与上、下叉纲连接,叉纲另一端制成眼
放网前按先后顺序将网衣连接好。浮标、浮筒、沉石等属具,有的预先系接,有的边放网边系
连接妥当的浮子纲和沉子纲,分别依照先后顺序盘放。如在船尾放网,通常将浮、沉子纲分别
盘置于船尾左、右两舷。如在舷侧放网,则将沉子纲置于船中部。浮标、浮筒、沉石等属具均抽放
在浮、沉子纲的圈盘之外。浮标绳、浮筒绳、带网纲的长度预先根据放网水层要求调整好。
2. 放网 先放出系结于网列首端的浮标和浮标绳,然后横流或偏横流前进,分别投放浮、沉子
纲,依次放出网具。放完最后一片网时,带网纲受力,船和网随风、流漂移。放网时每隔数片网系
机动船放网方式有船舷放网和船尾放网两种。在放网过程中应首先考虑风流情况选择放网方向。
风向与流向垂直,或风向与鱼群移动方向垂直时采用顺风放网。一般要使放出的网列与流向或
鱼群的移动方向垂直。但在风力较大时应随时开车、停车以调整放网速度,网列呈波浪型。顺风放
网要求渔船保持直线行驶,避免网具卷入螺旋桨。这种投网方式速度较快,但风较大时容易发生网
风向与流向相同或相反的情况下应采用横风放网。当风、流方向相同时,渔船保持一定速度边
前进边放网,这时应注意避开网具靠近船舷或网片卷裹螺旋桨等。当风、流方向相反时,投网过程
会出现网列靠近船舷的情况。这时应停车,船依靠惯性前进,待船和网在风、流的作用下互相偏离
后,再开车放网,以便使网列与流向垂直。这样反复进行,直至放网完毕。通常情况下,网列呈倾
在风力较小、网具较短的情况下可采用快速放网。这种投网方式速度快,非常适合于鱼群密集、
船尾放网应用于网具盘放在船尾,起、放网机械装备较完整的流网渔船。浮、沉子纲分别盘放
3. 漂流巡网 投网完毕,船带网列随风、流漂移,或船脱离网列进行巡视。无论哪种情况,漂
4) 带网纲的张力和形状能反映网列漂流的状况,如遇张力过大或形状不正常时,应分析
7) 如遇雾天应加强对网列的巡视。携带舢板的流网渔船可放下舢板分段巡视,防止网具
漂流时间视渔场环境、探鱼仪映像、气象变化、他船动态、作业需要等因素而定。夜间作业时,
一般傍晚放网,翌晨起网。夜间多数只投网一次、也有夜间投网两次。白天作业时,网次漂流时
4. 起网 船带网列一起漂流时,起网过程从收取带网纲开始,依次起上浮标、各片网的上、下
纲和网衣,直至网列末端的浮标;网列单独漂流时,先捞取网列端部浮标,然后依次起上网具。
起网时为了使操作舷受风,一定要避免非操作舷受风,或者采用顺风起网,起网时要开车或利
用起网机械(下纲绞机)随时调整船位,使船艏与网列呈25~40 度,使网与船分开,以防发生网片 压
在起网过程中,如果起网速度较慢,采取边起网边摘鱼、边理网具的做法;如果起网速度较快,
顺风起网,或罹网渔获物多时,则采取先行起网,然后在整理网具时摘取渔获物。有时渔获物很
风浪大时,为减少罹网渔获物掉落海中,将上、下纲与网衣合拢,一并收拉,起上甲板后再
调整浮、沉力不但可调节网具所在水层和网具阻力,并且可改变网衣松弛程度。如需增加底层
浮标绳的长度决定了网列所在水层。当起网发现捕捞对象罹网位置偏高或偏低时,可伸缩浮标
带网纲的长度取决于作业水层、风力和流速。水层深、风大、流急时,应增加其长度;反之则
应收短。此外,带网纲的长度还与船舶参数有关,船舶受风、流面积越大,所需带网纲越长。为了
尽可能缩短带网纲的长度,可在带网纲上系结一定重量的沉石,同时增加网列第一浮标的浮力。
6. 流网事故处理 流网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由于受天气、海况、航运的影响和生产操作不当,难
免出现各种事故,妨 碍生产继续下去。现将常见的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处理解决措施叙述如下:
(1) 缠网衣或绳索事故 其现象为网片或绳索缠在螺旋桨上,网具损坏影响生产,船只不能正
( b )放网时,船网在一条线上,却网离船舷太近,被流压入船底,缠在螺旋桨上。
(d) 进行起放网操作时,船长未看清网列位置,未听清甲板上船员叫开车与否便盲目动车;
夜 间,雾天发生网包船事故,网未离开便动车;机舱值班人员开错开车停车信号或未及时开、停
(a) 航行时不论有无风浪均须将网片,浮标等捆扎好,进入夜航前还应检查一次。
(c) 放网时,网列与下网船舷要成15〜35 度角,浮标和浮标绳要用力向外抛出。
(d) 起网时要使上网舷受风。如船调头过大,要先将网片捆在柱子上,过一会儿,船会自动
调 头使上网舷受风。如网列近船舷处略微呈弯曲状,最好停车待网列伸直后在起网。
(e) 发生迭网事故可采取倒车、换舷、分段起网等方法起网,好天可将部分网片起在舢板上,
( 2 )闭网事故 其现象为网列的一端有若干片网挤在一起或网列弯曲,没有伸开,严重时多达
(a) 网列由浮沉力不同的网片或高度和浮沉力均不同的网片组成,因受力不同,致使网列中
(e) 风、流变化造成:顺风放网,后来风向转变;放网时正当流向转换之际;在逆转流海区
(c) 注意风向、风力、流向、流速,放网前要根据当时渔场上的风流情况,并结合流向变化
(d) 底流网于放网前要选择底质较好的渔场放网,避免有沉船、岩石等障碍物的海区。
(e) 网列漂流时如发现有折迭等非正常现象,要及时采取拖带等措施,难以调整时要提前起网。